1. 首页 > 智能数码 >

简述初唐四杰的成就 初唐四杰的成就和影响

你知道“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吗

唐朝初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文坛四杰。这四位诗人都是很有才华的人,但他们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击、排挤,很不得志。因此,他们也都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受到了种种磨难。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会只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一味替统治者歌功颂德,而是会反映色彩纷呈的现实生活,表现出自己对的不满及积极进取的精神。王勃只活到了28岁,在这短促的生命中,他写出了很多作品,为自己上不得意而发出不平之鸣。比如他在《涧底寒松赋》中写道:“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表现出自己不得志的抑郁心情———好像自己就是涧底的寒松,虽“志远”“才高”,但地位低下,不受重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已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他的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精彩,比如《滕王阁序》写得很有气魄和文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是传诵至今,读者为他能描绘出前人从未道出过的景物而拍手称绝。杨炯擅长五律,用诗篇来表达自己立志为国立功的壮志,比如《从军行》、《出塞》等。卢照邻一生不得志,早年曾受人陷害而被拘入牢狱,写过《狱中学骚体》。后来又写过对朝廷统治阶级骄奢逸的生活不满的诗,像《长安古意》等。晚年身染重病,痛苦不堪,写过《病梨树赋》、《五悲》等诗,自投颖川而亡。骆宾王也曾因受恶势力的迫害而被捕入狱。他出狱后写了《在狱咏蝉》,其中“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两句,表露了自己高洁而不能取信于人的忧伤。像这类的诗还有《萤火虫》等。初唐四杰的作品,语言较清丽,格调也较高亢,风格明快。他们的作品已进入了一个积极的、面向现实的新境界,开始具备了唐朝诗人的气派。杜甫评价他们四人的地位时曾说“不废江河万古流”,充分肯定了他们在诗史上不朽的功绩。当然,这四位诗人与唐代后来的诗人相比,还是有其不足的地方。但他们毕竟给诗坛带来了生气,因而历来为人们称颂。

简述初唐四杰的成就 初唐四杰的成就和影响简述初唐四杰的成就 初唐四杰的成就和影响


简述初唐四杰的成就 初唐四杰的成就和影响


初唐四杰对诗歌的发展有何贡献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提倡刚健骨气,成为初唐诗歌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有所不同,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律涛。“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题材、内容的大。他们把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转为走向市井,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寒漠,如杨炯《从军行》。并且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格调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有的诗篇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对诗的格律形式作了有益探索。首先,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杨炯的五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协调,感情相对稳定,具有一种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杨炯的五言律已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对五言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其次,古体和歌行体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之气。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当然,“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但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

“初唐四杰”的文学有哪些成就?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他们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增强了诗歌的感情力量。

声名鹊起

王勃的《滕王阁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