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安徽为什么确定合肥省会 安徽为什么把合肥定为省会

由于安徽省和江苏省一样,南北方的文化冲突非常大,因此那时候挑选省会城市的情况下,也一直在考虑到这个地方方不方便,适不适合,所以说好多个地区都曾当过临时性省会城市,但随后由于各种原因,陆续持续逐渐换省会城市,一直到了最后,省会城市落到了合肥,一直到了如今也没改过。

安徽为什么确定合肥省会 安徽为什么把合肥定为省会安徽为什么确定合肥省会 安徽为什么把合肥定为省会


不过说起到安徽省这一个省区,它省会城市但是换了好多次,像徽州,安庆,芜湖这种都曾当过省会城市,直到最后变成了合肥,安徽省为什么经常换省会城市,下边就来看一下。安徽这一地名大全古时候并没,古时候的安徽省并不叫安徽,由于安徽省那时和江苏省大部分是属于一个总体,到之后安徽省才从江南省里边分了出去,由于单独出来之后,想来一定要找一个新省会城市,这个时候康熙皇帝就觉得很烦恼,这一省会城市到底应该放在哪里呢,那时候南京市的确有方案当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而安徽南部名都安庆,她们也觉得有原因作为安徽省会,终究安庆是安徽省的西大门,还可以辐射源到湖北省和江西省。

由于安庆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而且安庆靠着湘江,所以说这儿的船运非常的比较发达,可是安庆有一个缺陷,那便是太靠南了,到苏北就非常不便,假如安庆人愿意去苏北得话还要通过南京市,这不是绕道了,所以说最终考虑一下,她们或是提前准备让河南的省会城市靠中间一点,本来想选在现在的当涂,由于当涂在那时被称作是太平府,历史时间十分的久远,物产丰富也比较丰富,交通出行也是四通八达,可是这儿离南京市实在是太近了,因此非常容易被江苏省所吸血,因而她们不推荐把省会城市放到当涂。

而徽州尽管这儿地灵人杰,而且徽商在全国各地全是大名鼎鼎的,可是徽州和安庆一样也较为靠南,而且这里面到处都是山,针对皖北人而言都是交通出行不太便捷的,在最后就确定选到了合肥,由于合肥位于安徽省的核心,这儿周边都是平原区为主导,所以说交通出行没有那么阻塞,唯一的缺陷便是那时候的合肥经营规模比不上那几个历史文化名镇,因此合肥一开始发展趋势或是较慢的,但是到如今,合肥也早已变成一座非常不错的省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快速。

安徽的省会为什么不定在安庆却定在合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

1.在民国时,安徽拥有芜湖、蚌埠这两个新兴的较大城市,再加上省会安庆,出现了三城鼎立的局面。不过,这三城就成为省会而言,各有缺点。

而虽然那时合肥还只是个县城,但正因为三城鼎立,使得本就位于皖中的合肥,地理优势更加明显了:正好位于三城的中心点,利于对全省的管控。

2.1935年,淮南铁路通车,合肥成为了安徽的铁路交通枢纽,拥有铁路的便利,在以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年代,这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也终于使合肥脱颖而出。

3.1937年7月,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在此之后,随着抗战局势的变化,很多地区都被日军占领。1938年6月12日,日军攻陷安庆。

安徽省机关在安徽北部反复迁移,先后共迁移了4个地方。在长期的战争中,安庆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实在抗战胜利之后,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反省安徽省会过于偏南的问题。

4.1958年,毛泽东利用视察安徽和为新建立的“安徽大学”题校名的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向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明确了他的态度: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伟人一锤定音,合肥作为安徽省会至今。

扩展资料: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 。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参考资料: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有以下几个情况:

1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建国之初,长江以南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有匪患,西南地区尚未平定,再加上台湾岛上的国民党蒋氏集团一直叫嚣着反攻大陆。安徽地处长江咽喉地带的战略要冲,把省会放在一个长江边上的城市有着很大的战略安全隐患,如果像武汉和南京这样的沿江战略重镇失守,敌人依靠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顺水而至,极有可能在一天之内拿下两个省会城市。

合肥周边三百公里的方圆内,东,南,西都是山区,向北是平原地带,也就是说,如果军队东进,西进,南下设置集结点,合肥是最理想的地区,它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形能够缓冲敌军的进攻,容易展开反攻和推进前的物资和人员的准备。

抗日战争中,安徽省会安庆沦陷,安徽省府被迫从安庆迁出,先后随战事的发展,暂驻立煌(即今天的金寨)、芜湖、合肥等地。1949年合肥解放时,由于安徽巢湖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未完全解放,中共中央临时在合肥设皖北行署,之后渡江战役总指挥部也就设在了肥东。芜湖解放后, 中共中央又临时在芜湖设立皖南行署,1952年中央决定合并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复建安徽省,同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地合肥。

尽管在建国初期,安徽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但不可否认省会由沿江的安庆迁至内陆的合肥,使安徽在政治心理上由一个通江达海的沿海省份变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内陆省份,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航空运力几乎为零,而铁路运力极其有限的状况下,作为”中国第一大水系”的长江对于安徽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合肥虽然位于安徽地理之中心,但却远离长江和淮河这两大贯穿安徽的主要水系,因此,交通相对闭塞。再则,合肥在解放之前只是一个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连两层以上的楼房都很少见,各方面条件相当简陋,很多基础设施都要从零起步。因此,使得安徽发展的眼光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局限于合肥的周边。

在20世纪50年代,安徽的不少省领导都感觉到了合肥的诸多局限性,有把省会迁到条件较好的沿江城市芜湖的想法。为了“断绝”这种想法,使安徽的领导们安心建设合肥,1958年,毛主席利用视察安徽和为新建立的“安徽大学”题校名的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向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胜明确了他不同意把省会迁到芜湖的态度!(这封信现雕刻于安徽大学校本部南门背面的墙壁上)。毛主席之所以执意要将省会留在合肥,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建国之初,长江以南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有匪患,西南地区尚未平定,再加上台湾岛上的国民党蒋氏集团一直叫嚣着反攻大陆。安徽地处长江咽喉地带的战略要冲,把省会放在一个长江边上的城市有着很大的战略安全隐患,如果像武汉和南京这样的沿江战略重镇失守,敌人依靠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顺水而至,极有可能在一天之内拿下两个省会城市。而合肥周边三百公里的方圆内,东,南,西都是山区,向北是平原地带,也就是说,如果军队东进,西进,南下设置集结点,合肥是最理想的地区,它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形能够缓冲敌军的进攻,容易展开反攻和推进前的物资和人员的准备。合肥是作为军事价值存在的, 把省级机关和企业设在合肥,把其它地方的资源向合肥集中并在周边县市发展军工基础企业都是为了这个军事上的目的,安徽整个省就如同是一个军事泄洪区和军事缓冲区。从一定意义上说,合肥能成为安徽省会主要是“军事政治”的产物,而没有多少经济发展上的考量!

还有就是:

安徽建省后,事实上的省会在安庆府(今为市),计算安徽省第一个省会安庆作为省会的历史,应自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批准安徽建省开始。但因当时仍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驻江宁城南的大功坊故江南布政使司旧址,这时的安庆城充其量只能视为安徽省的临时省会。

说实话,合肥作为省会一来是战略上的考虑,因为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国内国际环境没有现在这样的安全,主要是怕打仗的话,作为沿江城市被打击的可能性大。再就是当年老毛来合肥的时候钦定的,那时候他老人家说话就是圣旨``

所以说有一定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历史机遇,如今再去争,确实没什么意义

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共有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7个省级政区,除了安徽合肥外,其余6个省级政区的省会全是沿江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位于长江干流,长沙、南昌分别位于长江支流的湘江和赣江。本来安徽建省之初的282年(1667-1949)法定省会也一直在沿江城市安庆(这期间偶尔几次由于战争因素省府临时驻在外地),但在1949年安徽省建制被撤销,1952年安徽重新建省,新省会设在了合肥,这个主要是由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决定的,他在1958年写给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的信中说明了这个问题,主要理由是“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合肥位置在安徽中心,靠北方,铁路网比较发达,

安庆在江边,水运现在已经落伍了

而且安庆的消费观等等各方面都很陈旧,没有发展前景..

我是巢湖的 我个人认为应该定在芜湖比较好 芜湖的地理位置也不错 合肥好垃圾哦 不过这几年发展的还可以 我就在合肥上学

我不认为要把省会定在安庆 安庆的位置不怎样 靠近水边 离外省比较近 我是巢湖庐江的 离安庆不远啊

安庆在外省旁边啊,不过我也觉得应该定在安庆哦,呵呵,我们这有山有水,风景那叫一个好啊!

不行咱去抗议去?

哈哈,头上定的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啊,我们就接受吧!

安徽省会为什么会在1952年由安庆迁往合肥?

安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华东地区、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那么安徽省会是哪个城市呢,安徽省会是合肥市,合肥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

合肥市成为安徽省省会的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合肥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安徽中部、环拥巢湖、长江以北,是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

2、自然资源丰富:合肥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乔、灌木树种工约179种、药用草本植物约1000余种、昆虫大约有几万种,此外,其铅、锌、硫铁矿、明矾石储量居安徽省首位。

3、交通便利:合肥市建有合肥站、合肥南站、合肥西站、合肥北城站等火车站,还有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合肥骆岗通用机场两个机场,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发达,形成了立体化交通网络,为当地发展以及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4、国家扶持:合肥市是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被定为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的政策扶持带动了当地各个产业快速发展。

毛主席设置的 合肥地理位置在安徽中部有利于辐射全省 原来的省会安庆太偏 位于安徽西南角

是因为军事方面的考量,50年代安徽省建立,为了防止台湾方面反攻,将安徽定为省会,从而放弃沿江的安庆

1、毛主席来合肥视察之际,省委领导提出过,可否把省会放到芜湖,但是毛主席说,这里我看挺好,就在这里吧。这样,定下来了。

2、在20世纪50年代,安徽的不少省领导都感觉到了合肥的诸多局限性,有把省会迁到条件较好的沿江城市芜湖的想法。1958年,毛主席利用视察安徽和为新建立的“安徽大学”题校名的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向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胜明确了他不同意把省会迁到芜湖的态度!(这封信现雕刻于安徽大学校本部南门背面的墙壁上)。

3、建国之初,长江以南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有匪患,西南地区尚未平定,再加上国民党集团一直叫嚣着反攻大陆。安徽地处长江咽喉地带的战略要冲,把省会放在一个长江边上的城市有着很大的战略安全隐患,如果像武汉和南京这样的沿江战略重镇失守,敌人依靠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顺水而至,极有可能在一天之内拿下两个省会城市。而合肥周边三百公里的方圆内,东、南、西都是山区,向北是平原地带,也就是说,如果军队东进、西进、南下设置集结点,合肥是最理想的地区,它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形能够缓冲敌军的进攻,容易展开反攻和推进前的物资和人员的准备。

4、把省级机关和企业设在合肥,把其它地方的资源向合肥集中并在周边县市发展军工基础企业都是为了这个军事上的目的,安徽整个省就如同是一个军事泄洪区和军事缓冲区。

5、安徽建省后,事实上的省会在安庆府(今为市),计算安徽省第一个省会安庆作为省会的历史,应自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批准安徽建省开始。但因当时仍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驻江宁城南的大功坊故江南布政使司旧址,这时的安庆城充其量只能视为安徽省的临时省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